跳至正文

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(德语/英语:Albert Einstein;1879年3月14日—1955年4月18日),出生于德国巴登-符腾堡州乌尔姆市,美国瑞士双国籍的犹太物理学家 [1-4]

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,入瑞士国籍 [1-4]。1905年,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,并提出光子假设、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(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 [1-4];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,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,1933年移居美国,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,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 [1-4],1955年4月18日,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,享年76岁 [1-4]。1999年12月,爱因斯坦被美国《时代周刊》评选为20世纪的“世纪伟人(Person of the Century)”。

鲁迅(1881年9月25日—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山,后改字豫才,浙江绍兴人。中国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、美术家、书法家、民主战士,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。鲁迅怀着现实关切,创造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,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、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。 [181-185] [187]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 [188]

他早年与厉绥之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,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。 [172] [180]“鲁迅”,是他在1918年发表《狂人日记》时所用的笔名,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。 [1-6]

艾萨克·牛顿(Isaac Newton,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),爵士,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伍尔索普村,英国数学家、物理学家、哲学家 [23]

牛顿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,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;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,并推动了科学革命。在力学上,牛顿阐明了动量角动量守恒的原理,提出牛顿运动定律。在光学上,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,并基于对三棱镜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,发展出了颜色理论。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,并研究了音速。在数学上,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。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,提出了“牛顿法”以趋近函数的零点,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。在经济学上,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。